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师大楷模

朱良的地图人生
 
 
 
 
朱良,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副教授
 
“朱老师,展览后这份中东地图借我用一下,我最近上课正好需要。”一位青年女教师欣喜地说。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180会议室,不时有师生出出进进,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别具一格的个人收藏地图展。
地图的世界,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将近100平方米的空间里,墙上布满了挂图,靠墙一周的条形案上、中心宽大的台案上,依次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地图册、地图集。但如果以为地图展展示的不过是一些常见的墙上挂图和地图集,那就大错特错了。
展览上展出了大量带有地图符号的各种工艺品,玲珑的杯盘,熨帖的丝绸挂件,精致的鼠标垫、笔筒、眼镜盒、钥匙扣……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而角落里印满了地图纹路的雨伞也悠悠地带来了一股清新文艺风。
地图种类之丰富、内涵之多样,前来参观的师生不禁感叹。而为大家提供这场视觉盛宴的主人公,就是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图学专业的朱良老师。
“别忘了,朱老师!”女老师开玩笑似地又一次提醒朱良。
“忘不了!有用就好。”朱良笑应着。
“收藏地图是一种享受”
“我这个展览实际上主要是为了教学。”正在忙着补充展品的朱良介绍说。
朱良是地遥学院本科一年级新生专业基础课程“地图学”的主讲教师。为了让刚刚接触到地图学科的学生广泛浏览地图,并了解地图在社会不同领域的应用,朱良专门设计了一次特殊形式的实习教学课。开展当天晚上,朱良就为近百名大一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饱览地图”课。
“尽管现代交通技术高度发达,使得我们能到达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多的景观,但我们却不一定能了解它的全貌、它隐含的信息或者在整个国家疆域中的位置。通过编制成图,我们就能获得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空间状态和内容细节,而且像大气变化及行政疆域这些东西实地是看不到的,这就是通过地图我们才能获得的信息。”朱良总是这样开始他的课程讲授。
朱良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地图学这门课他一教就是25年。也因为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朱良对地图情有独钟,很早便开始收藏地图。在一般人手里用完即丢弃的地图,在朱良眼里却视为珍宝。
随着藏品的日益丰富,朱良的地图展便应运而生。
“展览刚开始并不是公开的,只限于在课堂上供学生们阅览。”当同学们和同事们发现朱良有这么一个“宝库”之后,都纷纷建议他公开展览,让更多的人来分享。
谈起地图,朱良便滔滔不绝。“就我们对事物范围了解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及其综合性来说,地图这种形式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综合媒体,因为它是集时间、空间、定性、定量于一身的多功能信息集合体,是一个非常高效、综合的科学作品。”
朱良的藏品中,可谓门类丰富。除了常规的各种普通地图集,还有很多国内外的专题地图集、挂图、折叠图,不同内容、功用、使用方式的地图集,不一而足。“通过地图,使得我们能够了解社会上各个事物的发展变化,地球表面植被、土壤、水、矿产资源等的分布状况,还包括跟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比如说饮用水地图集、肿瘤地图集、环境污染地图集等,涉及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难怪一个上过朱良地图课的学生这样感慨:“借助地图,我们就像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或者是多了一双能够放眼世界的千里眼。地图的确是了解超出我们活动范围之外空间区域的一个最佳工具。”
藏在地图背后的故事
从事地图学领域的教学、研究20多年,收藏地图成为朱良的一大爱好,他坦言从地图上自己收获颇多,“我欣赏地图,热爱地图,并逐渐地收集地图。在这上面我能发现很多地图的故事,还能看到很多奇妙、美好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非常愉悦的心灵感受。”
每到一处,朱良总要先逛逛当地的书店、古旧书市场、地图相关的展览馆,收集有特色的地图及地图相关产品。
对于每一件藏品,他都如数家珍:那条造型别致的地图图案领带是在三里屯的一个商场里买到的;那本用荷兰语写的极地探险书里因为有独特的地图插页装帧设计,也被带了回来;一双印满地图并标注了“WalkonMap”的拖鞋竟然是从联合国总部里发现的;数百枚精心设计的地图邮票、首日封是他能收集到的可称之为世界上最小幅面的地图;一百多张绘制了各个国家、地区地图的精美明信片带给他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好祝福……看着这些四处搜集到的藏品,朱良脸上总是漾着幸福的笑容。
那些富有创意的地图制品,在朱良眼里与艺术品无二,“因为它是由线条、色彩、符号、构图组成的,所以一幅精美的地图,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朱良酷爱收藏地图,在地遥学院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学院的同事们、同学们出国访问或者外出旅游经常会给他带回各种地图制品做礼物,或不远万里寄来一枚别致的地图明信片。对此,朱良有说不完的感谢。
藏品中一件印有精美古地图的领带就勾起了他对一件趣事的回忆。
几年前的一天,正在办公室的朱良忽然接到院长杨胜天打来的电话,要他马上到院会议室参加一个外事接待。因为杨胜天发现,来访的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大气与地理学院副院长佩戴的正好是印有古地图的领带。朱良一听,从抽屉里抓出一盒富中国特色的领带礼品就走。在会议室,西装革履的俄克拉荷马大学地理学院副院长,见到了兴冲冲赶来的朱良,当他听完这位爱好地图的中国学者希望和他交换领带的心愿后,欣然同意,当即从脖子上解下领带送给了朱良。
此后,这条地图领带每年都会出现在朱良的地图展上。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如今,朱良收藏的地图和地图制品规模已达千余件,对教学也起到了明显的促进效果。他长期坚持地图学课程的改革创新,两次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第二作者参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2)是近年来国内同类教材中发行量最大的。他自行建设的《地图学》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是学校基于bb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中内容最丰富的课程之一。他因参编多部地图集先后获得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学院也正计划论证专门为他成立一个地图实验室,希望使他的教学、科研成果乃至收藏发挥更大、更专业的作用。
“眼见为实,有图为证”
展览当天晚上的地图实习课上,朱良指着挂在门口的一副中国地图反复强调:“看,这就是2013年最新出版的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清楚标注着钓鱼岛、我国南海疆域范围以及130多个主要岛礁。这套地图首次将南海诸岛与大陆同比例展示表达,为维护我国海疆权益提供了更直观有力的证据。”
国家版图意识,这是朱良在教学中向学生们一再灌输的一个理念。
“溯往知今,以图为鉴;眼见为实,有图为证。”这是朱良收藏的一本《南海地图选编》前言中斩钉截铁的“宣言”。
其实朱良早就与人合写过关于地图与我国南海问题的文章,并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在他看来,“地图在国家管理和维护国家利益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实际上我们国家与周边国家的边界谈判,落在纸上成为法律依据的,最核心的就是地图,必须通过地图来确定双方共同认可的边界位置,它是一个历史的法理依据。”
在朱良收藏的地图中,还有部分民国时期的地图作品,老旧、脆弱,不太适合经常翻阅,所以,朱良对它们格外珍惜。
其中,一本1937年出版、封面泛黄的《中华建设新图》,应当算是朱良收藏中的珍品,这是一本由民国时期北师大原史地系系主任白眉初先生编著的中学地图集。“这本地图集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审查通过的,把我们国家在南海的疆界线用一个完整的连续线———即现在的九段线,正式标注在地图上。所以,这是我们明确标示我国南海疆域的一个重要法理依据。”
北京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期间,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来校,参观了在主楼四季厅举行的北师大展览。这本《中华建设新图》也在展览上展出,并由校领导向刘延东同志做了介绍。“这也应该算是我们学校、我们系为国家疆域划定所做的贡献吧。”朱良每谈及此,总是自豪地说。
朱良就是靠这种兢兢业业的积累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来对待自己的专业的。正如地遥学院分党委书记葛岳静所说,“一个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做这么多的积累和建设,这种敬业精神应该弘扬。”
人生如图,图如人生。也正因此,生活才变得让我们有所期待,有所喜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