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师大楷模 |
|
范楼珍:将爱集合到梦想开始的地方 |
||
范楼珍,化学学院教授
“我并没有特别从理论上总结过,只是按着心中淳朴的想法来做。”被评选为北师大2014年“十佳师德标兵”的范楼珍并没有明确地给师德下定义,但她说自己十分感激教师这个伟大的职业,让她永远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也深谙肩上的责任重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百年师大不变的校训,也是范楼珍心中对师德的默默坚守。
所谓严格,就是认认真真规范做事
严格,这是学生们对范楼珍最深刻的印象。
“其实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后来有学生向我反映,我仔细一总结,真是这么回事。”说到自己的严格,声音轻柔、面带微笑的范楼珍看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她解释道:“因为我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相对地对别人也会严格要求。”范楼珍认为教师首先应该高标准要求自己,从日常行为、品德修养到教学科研上规范自己,才能言传身教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绝不迟到,绝不拖沓,按时按点高质量完成工作。”就像在化学实验中要遵循精确的度量和严格的步骤,严谨的实验精神被范楼珍很好地贯彻在工作中。担任化学学院教学副院长后,范楼珍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都要去查课,检查教师是否提前15分钟到达教室,助教是否到位。“出了问题决不姑息”。而严格要求他人的同时,范楼珍也高标准要求自己:开会绝不迟到;上课一定要关手机;不论心情好坏,都不能在课堂上表露情绪。为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范楼珍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穿戴打扮也尽量朴素简单。
“很多事情之所以做得不太好,就是有规定大家不去执行。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大家就不愿意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只想着规范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如果大家想着规范,有这个思想,慢慢地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走向规范。”在范楼珍看来,所谓的严格,不过是认认真真规范做事。
认真,严谨,踏实。在范楼珍的影响下,她的实验室科研认真,报告规范。“我说话不严厉,但是他们做得不对的时候我会指出来,这样最后的结果就会非常好。”范楼珍不无自豪地表示,从她接管教学以来,化学学院的教学有了很大突破。就在今年,范楼珍实验室中的李鹏飞斩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这是北师大十年来首次在能源领域获得一等奖。而她本人作为 “免费师范生化学教学体系建设与创新型化学教育人才培养”成果的第一完成人,也获得了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于细微处见真情
于严格之外,范楼珍还有一份慈母般的体贴和细腻。
范楼珍回忆道,当年在中学老师的指导下,她以县高考状元的成绩报考了北师大,但那时并不知道 “原来读北师大是要当老师的”。而在来自中学老师的回信中,范楼珍仍清楚地记得那句影响她一生的话,“一个国家没有老师是绝对不行的,好好学下去,你会认识到老师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
于是,和自己敬重的老师一样,范楼珍也走上了这条教书育人的教师之路。
而正是因为对这份职业深沉的热爱,范楼珍总是努力去理解每一位学生,这位素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老师,竟然会为什么时候上传成绩这样的细节纠结不堪。
“我总能很快批完试卷,但是成绩到底是春节前还是春节后上传,我会特别纠结。”
每次期末考试后,范楼珍都会捧着成绩单仔细研究哪种方式能让学生过个好年。而上传成绩之后,她便会坐在电脑前等着学生的邮件,以便及时向他们解释成绩的构成,或是更正错误。“我知道这个成绩对他们非常重要。”范楼珍不太主张给学生打89、79或是69这样的分数。“我能理解学生们的感受。对于学生们来说,89和90,79和80之间的差别很大。”当然,到底是上到90还是下到88,在范楼珍看来也是一件严肃的事。上课回答问题的准确度,讨论组里的活跃程度,这些都会是范楼珍考虑的范围。
范楼珍曾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后,这使她更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科研国际化的重要性。因此,在鼓励学生积极走出去的同时,范楼珍每年都会邀请至少三位国外的教授在化学学院进行全英文授课。尽管一开始学生跟得很吃力,但几个星期后,大家也都能很快适应。“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肯定没有问题,只要给他们机会。一定要给他们机会!”范楼珍自信地说,“现在物理系、生物系的学生都来听我们的课。”
集合善心,传递梦想
谈及柳荫奖学助学基金,范楼珍一脸的自豪。她在汇款详情记录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不要抱怨,不要不满,努力做好就行,即使没人交(钱),自己也要做下去。”对于这份坚持了七年的慈善事业,她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执著与坚定。
自2008年成立以来,柳荫奖学助学基金已经迈入第七个年头。由范楼珍动员组织北师大化学系1982级毕业生,每人每年捐款300元,每年集资两万元,用于资助化学学院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的10位学生。迄今受资助的同学已达70多位。
这项看似简单的善举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既有繁琐的统计工作,也有不被人理解的失落。主动接下组织工作已有三年,范楼珍一丝不苟地对每一笔进账进行查询记录,即使出差出国,她也会及时通过各种通讯方式了解汇款人的信息。记账的本子就放在触手可及的书桌抽屉里,一并记录下的还有每年颁奖仪式的内容,以及范楼珍内心的触动和感慨。而对于那些无视与误解,范楼珍总是告诉自己,大家都不乏资助学生的爱心,自己只需要坚持做下去就好。
“每年每人300块,这笔钱不算多,但这确实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有颗感恩的心。从每年的颁奖仪式代表同学的发言中,我也深深感受到这笔钱的重要性。”
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号召更多的校友捐资助学,并教会同学珍惜与感激,是支撑范楼珍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面对最初设下的筹办十年的目标,范楼珍表示,十年只是最初的想法,现在很多同学都认为这项慈善很有意义,需要继续下去。范楼珍还会继续承担组织工作,将来自世界各地1982级化学学院校友的善心集合起来,集合到梦想开始的地方,集合在一代又一代北师大化学学院学生的身上,让梦想传递下去。
当问到组织奖学金是否辛苦时,范楼珍笑着说:“肯定很辛苦,但是被大家肯定,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我也很骄傲,很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