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理论研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王树荫
《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30日
■什么时候党确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革命与建设就能走向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有着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作坚实基础
■坚持理论自信,就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伟大实践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作了科学阐述,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所谓理论自信,是对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理论发展进程和未来的充分认识,对理论价值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建立在中国历史发展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和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紧密相连。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理论自信;理论自信促进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为什么需要理论自信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存,成就与失误同在。什么时候党自觉地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确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中国革命与建设就能走向胜利;反之,什么时候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盛行——这是理论不自信的典型表现,就会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严重危害。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刘少奇语)。经过遵义会议、进驻延安以后,步入成熟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开始自觉地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但在改革开放初期,事实上还是经历了一段“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历程。改革开放的曲折进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论落后于实践所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再认识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积极指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当前,思想理论界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及中国传统儒学的三种教条主义,其中以迷信西方思想理论的洋教条影响最甚、危害最大。在“西化”、“僵化”、“儒化”等错误思潮影响下,各种噪音、杂音纷起,对改革方向的误导、对改革进程的曲解、对改革前景的质疑,影响、冲击着改革开放大局。胡锦涛同志提出“三个自信”,是对“老路”、“邪路”主张的回应和批判,是向党内外、国内外回答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部署。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在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什么能够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不是盲目的、主观的,而是有着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作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始于毛成于邓”,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胡锦涛同志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充分肯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成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形成了完备的结构和科学的体系。理论自信来自规律性的认识,理论自信源于理论的成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和创新思维,是党90多年奋斗历程的全面总结和理性升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党的基本纲领与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坚持理论自信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诸多不符合、甚至违背科学发展的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必须防止和戒除“僵化”教条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防止和戒除“儒化”教条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防止和戒除“西化”教条主义,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过程。同时,必须防止和戒除轻视理论作用、忽视理论指导的经验主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使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觉与自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充满自信,强调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这是一个拥有82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的理性和成熟的表现,必将极大地振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迈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