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师大楷模

王开存: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王开存,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教授
 
1994年,王开存考入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但这份喜悦夹带着隐隐的缺憾:大气科学并非他最初的选择。“当时全系49个学生,只有一个是报了这个专业的,其余都是调剂。”提起往事,王开存仍有几分感慨。就这样,王开存误打误撞地与这门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
很快,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对大气科学的兴趣也渐渐浓厚起来。这还要归功于他“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
从兰大到北大,到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再到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太平洋两岸都留下了他孜孜不倦的身影。夜以继日的研究、讨论、查阅资料,常人难以做到的勤奋在他则如吃饭喝水般自然,成果也逐步累积。
2011年,从美国归来的他已是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如今,他还肩负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的重任,为研究院未来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出谋划策。
科研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科研
学生们都由衷地钦佩王开存,称他是“科学的化身”。
对王开存来说,科研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科研。王开存所致力研究的方向是大气科学中的“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在他的案头,我们不难发现,最新的《美国气象学会公报》(BAMS)与《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边角已被翻阅得略略起皱。
王开存对学生最大的影响正是他的科研态度。“他在生活中看到一些现象,就可能会跟科研结合。晚上散步的时候也能获得灵感”,跟随王开存学习了两年多的研究生安宁,对老师的学术精神赞叹不已。
学术是他的使命,学生则是他使命中最为关切的部分。当学生在科研过程中遇到难点,打不开突破口时,他随时随地都能耐心解答。“我有时早上五点就能收到他的邮件,”安宁介绍说。跟着王开存学习了一年有余的李治君也说:“如果学生有问题,晚上也可以在办公室找到他,他在机房最晚能待到八九点。他家里还有孩子要照顾,但如果你给他发邮件,十点多他也会回你。”
主管科研工作的他,会尽自己所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2014年春季,王开存在全球院新开了一门“全球变化研究前沿讲座”的课程,邀请了许多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每周四下午,教室里总是挤得满满当当,其他院系的同学也常去听讲。王开存就是怀着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把最前沿的学术请进校园,让应用性极强的科学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让青年更多地关心环境变化,更多地参与相关研究,更好地提出解决方案。
采撷科研硕果,贵在坚持
王开存说自己的培养理念承袭自自己的恩师。
他的硕士生导师是陈长和教授,人品好、学术强,博士生导师周秀骥院士,是一位兼具儒家气质和科学家品格的老先生。两位导师都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正是他们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才使王开存懂得了独立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性。如今他总是对学生强调,做研究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
从独立思考,到最终形成科研成果,研究的过程非常关键。在该严格之处,王开存总是以高标准要求学生。所以,学生每周都要总结工作情况,将自己遇到的问题、研究的过程和思路做成文档汇报给他,他也以此来了解学生的科研进展动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
他与学生平等相待,常常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硕士期间,王开存就是个学习刻苦的学生,“手写一篇论文,导师说不行,再回去重新手写改一遍。反复修改,论文直到博士期间才发表出来。”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科研之路注定是孤独寂寞的,想出一个好的成果,要耐得住寂寞。
安宁对此深有感触,“很多文章他在两三年前就写得差不多了,但觉得有些观点不能得到充分支持,就会去看一些新文献,一直到他觉得论文成熟了才会去发表”。
现在,王开存带领自己的科研小组,正在完成973国家重大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干旱半干旱区地基综合观测和卫星遥感反演”。课题的研究要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难度可想而知。枯燥、无聊、压力……对这一系列随时会出现的问题,王开存只说了两个字:“坚持”。
科研就是一条漫长的路,唯有“坚持”才能采撷硕果。
他以自己高考的作文题目“挖井”作譬喻,一个人挖了很浅的一个坑,挖不到水,于是又去挖了一个坑。“做课题也是如此,越是高难度的课题,越需要我们坚持着深挖下去。短期内做不来,有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或能力不够。”
学生们在日常科研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论文投稿被拒的情况,王开存会鼓励大家,“不能马上放弃,要想一想审稿人的意见,想一想如何去修改和提高”。
王开存将自己对求学和科研的感悟融入对学生的悉心指导,他常常告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思考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汲取知识的养料。
科研小组,温暖的家
“我们的科研小组就像一个家。王老师年轻,没有架子,有哥哥的感觉。”研二学生周春略颇具感慨。王开存既有首席科学家的水平,也有青年讲师的活力,与学生并肩走在科研之路上,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术和生活。
王开存悉心呵护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心目中,他就是与他们一同奋斗的“大哥”。他广博的知识、深刻的见地,是作为“大哥”独有的智慧。他温和的目光、平易的笑容,是作为“大哥”无私的爱。
课题研究往往需要汇集多个学科的人才,小组成员不仅有学习大气科学专业的,也有地理、遥感、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在小组中,王开存是个开放包容的“大哥”,用耐心营造了一个互帮互助的“科研家庭”。科研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他,会在吃饭的路上和学生继续学术的讨论。但他也时刻关心学生的生活,在谈天说地的时候把握他们的心理动态,给予及时的疏导。因为能参与到年轻人的许多话题中,科研小组组员们甚至视他为心目中的“感情专家”。
除了与学生们面对面的讨论,王开存还加入了小组建立的QQ群。线上线下,既能够回答学生的问题,也能及时地以活泼的方式回应学生。最近,他们又要开展一项运动比赛,“昨天他在我们QQ群里说,他不去参赛,但是要当我们的拉拉队队员和后勤保障队员。”学生魏坤岭说着忍不住乐了。
王开存一直活跃在学生中间,科研小组每周都会定场打羽毛球。在球场上,王开存和学生一起挥舞球拍,在学生的印象中,羽毛球是他最爱的运动,这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他的学生,让他们成为懂得调适学习生活的人,拥有更强健的体魄,去完成更艰巨的科研任务。
对于王开存来说,科研的道路还很长,他希望这一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使他们得到锻炼和成长。他说非常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有年轻的心态,亲近学生,融入他们的生活圈子,无拘束地穿着格子衬衫、运动裤、运动鞋,成为学生们的科研“大哥”,在学术领域继往开来。